不擅長認人=面盲症?
童年被欺凌會影響認樣能力
-
對著電視機叫不出藝人的名字、明明好像見過這個人卻想不起更多資料,這種情況我們或許都經歷過,甚至頻密得會以為自己有面盲症。究竟怎樣才算是有面盲症呢?原來記樣能力差也跟童年悲慘經歷有關。
世界大約有2%的人患有面盲症。(視覺中國)
面盲症全名「臉孔失認症」(Prosopagnosia)
因為患者腦部有缺憾,
無法分辨人與人之間的長相差別,
這種症狀跟一般的失認不太一樣。via GIPHY
有一種物品失認症的症狀是,
患者的眼睛和視力都沒有問題,
他們知道線條是直的還是斜的,
可是他們看著眼前的物品,
卻不知道該物品是什麼。
面盲症可以分辨衣著身形
via GIPHY
而臉孔失認症的患者可以識別物品,
卻不能識別臉孔。
除了臉之外,
他們還是可以區別服裝、身形,
聽力還是正常的,
要認出認識的人完全不是問題,
所以其實臉盲並沒有像
電影《千面狙兇》裏面所演的
生活那麼艱難,
像是還要努力記下
親人的領帶顏色才能認出來等等,
因為聽聲音還是可以認人的!
大腦4個區域遇障礙就會面盲
大腦有四個區域跟臉有關。(YouTube截圖)
大腦中有幾個跟臉有關的區域,
像是紡錘臉孔腦區(FFA)負責辨識人臉;
杏仁核對恐懼的表情有所反應;
眼窩額葉皮質對笑臉、有魅力的臉有反應;
海馬迴則會記憶面孔。
識別面部是個非常複雜的過程,
大腦必須解讀非常多的資料,
一般認為這幾個部位一旦出現障礙,
就會出現所謂的面盲。
BB兩日後就會喜歡媽媽的臉
- 根據統計,世上大概有2%的人患有面盲症,
via GIPHY
而且因為腦部的認臉能力是要
持續鍛煉發育出來的,
所以大部分的幼童都不太會認臉。
不過有科學家發現,
嬰兒出生兩天左右就會喜歡媽媽的臉,
但這時他們發育還不完全,
所以只要用毛巾把髮型隱藏起來,
嬰兒就無法辨識了。
但當他們八個月大時,
面部辨識能力就會發展到幾乎跟大人一樣,
所以他們辨識臉的能力比說話出現得更早。
童年受欺凌會較不擅長認臉
- 科學家也發現,
- 如果青春期杏仁核受創,
- 像是小時候被家人背叛,
- 或長大後被朋友背叛、傷害過,
- 再或是受到虐待、霸凌,
- 會造成嚴重的恐懼,
- 這種恐懼會傷害腦部,
- 引起杏仁核的強烈反應,
- 也會造成不擅長認人臉的問題。
- 資料來源: 開罐Facebook
影片及資料由冏星人授權轉載。